6月16日至18日,2023年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民族学分论坛在学校举办,本次论坛由学校研究生院、民族学院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同主办,会议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融入”。学校副校长黄秋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周大鸣,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所长陈广恩出席。





本次论坛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本次论坛关注移民的城市文化适应及其城市的社会融入,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主题,积极为各民族更好地融入城市建言献策。论坛共征集到来自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内蒙古大学、安徽大学、新疆大学、广州大学等30多所高校硕士生和博士生优秀学术论文72篇,经严格评审入围51篇。线上线下共5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黄秋文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民族研究的“主线”和“纲”,本次论坛正逢其时,意义重大。他简要介绍了我校民族教育的历史以及民族学学科发展概况及特色,他希望参与论坛的研究生们珍惜本次学习机会,在论坛中拓宽眼界、开阔视野、碰撞思想、交流心得、建立友谊、增进感情、扩大学术朋友圈,为民族学、人类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另外,他希望学界同行能关注粤港澳大湾这片民族学研究的新田野,与广师大民族学一道做大做强“城市民族学”“粤港澳大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论坛举办期间,周大鸣教授作《平台时代与中国人的美好生活——基于数字基础设施的观察》专题讲座,他以“平台社会”的概念来阐释中国社会数字化的深度扩展以及它对人们生活产生的深刻变革,同时指出,进一步解决好发展数字化生活所面临的数字鸿沟、流量理性与适当技术等问题与挑战,结合人的主体性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人类智能”形塑出适当的人技关系是当下研究者和数字实践者需要思考和处理的问题。

暨南大学贾海涛教授作《印度历史的雅利安人之谜》专题讲座,他回顾了雅利安问题大辩论,从多学科视角梳理了西方和印度的雅利安研究,在辨析了雅利安研究中的多重假说后,指出当代印度的雅利安研究已经颠覆了西方学术对雅利安问题、印度教问题和印度历史的所有系统性建构和重要定论,但雅利安人问题依然是个未解之谜,需要更有力的论证和更加严谨的学术态度进行深度探索。

南京师范大学白友涛教授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基层社会治理》专题讲座,他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难点,分享了基层社会治理中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以江苏作为案例阐述要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社区治理架构来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着力补齐城乡社区治理的短板,深刻揭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现实应然路径。

南开大学马伟华教授作《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的动态反思: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角》专题讲座,他回顾了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的热点议题并指出其所面临的困境,强调学界要采用多学科的方法深入开展城市民族研究,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扩展研究方向,进而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层面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管理措施,不仅是城市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出发点。

在分组讨论阶段,与会者围绕“城市移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城市移民与城市互嵌社区建设”“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个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闭幕式上,论坛项目负责人谷宇副教授做会议学术总结,来自云南大学的博士生刘明星分享了学习体会。会上公布了本次论坛优秀论文获奖者名单,并举办了现场颁奖仪式。会后,与会的研究生高度评价了本论坛的组织工作,认为这是一次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盛会,真诚祝愿广师大民族学院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