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黄文浩赴河源校区为2024级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生讲授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黄文浩以“解码两会新词·把握时代使命”为主题,紧密结合2025年全国两会最新动态,通过解析政策热点、展望科技前沿、共话青年担当,为青年学子带来一堂生动深刻的思政课。

课堂上,黄文浩以央视春晚智能机器人表演为引,通过浙江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创业故事,深入阐释“具身智能”的技术内涵与发展前景。他指出,人形机器人技术在应急救援、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突破,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更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坚实支撑;在谈及“6G技术”时,他结合华为等企业的研发案例,强调新一代通信技术对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作用,鼓励学生关注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拓宽学术视野。
在解读经济领域热词时,黄文浩以深圳大疆创新等“瞪羚企业”为例,剖析高新技术企业“爆发式成长”的创新密码,并重点阐释“耐心资本”的战略意义。他将国家基础学科的长周期投入与青年成长成才相结合,勉励学生:“知识积累是人生最宝贵的耐心投资,唯有夯实根基、志存高远,方能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还聚焦社会热点与家国情怀。针对“体重管理”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背景,黄文浩结合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强调青年强健体魄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在回应台湾问题时,他通过详实的数据与政策解读,系统阐述中央对台方针,号召青年学子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授课过程中,黄文浩以案例教学、互动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2024级本科生学生代表表示:“这堂课既让我们触摸到科技前沿的脉动,也深刻体会到历史学科在解读时代命题中的独特价值。作为师范生,我们将努力成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
据悉,民族学院将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通过实践研学、石榴结对红、校企协同育人等多元路径,构建学院“大思政课”育人体系,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全面推进育人阵地建设、育人资源建设和育人队伍建设,实现“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