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院(与民族研究所合署)
(研究生招生宣传)
一、专业简介及建设愿景
广师大民族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岑家梧先生为之奠基立业,2006年获批民族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批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获批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2018年通过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是广东省属高校中唯一的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被列为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支撑学科专业。
现设有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城市民族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五个二级学科,彼此之间形成互惠支撑的学科体系;最鲜明特色之一是依凭广师大多学科优势资源而形成跨学科交叉融合性的学科体系,如民族学包含文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经济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旅游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工商-管理人类学、文学人类学、电影人类学、数字人类学、新媒介人类学等;另一鲜明特色是地方-区域文化特征,即粤港澳大湾区、高度城市化和汇聚大密度的多民族流动人口,因此,城市民族学和大湾区研究就成为我们研究的显著特色。
同时,拥有广师大民族研究所、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广东省政策咨询研究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重点提升平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岭南民族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现已成为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民族学人类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镇之一。总之,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民族学一流学科,聚焦各民族“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主题,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社会发展是广师大民族学之继往开来的追求和发展愿景。
二、导师队伍与教学团队
民族学专业拥有一支具备良好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74%,45岁以下教师占65.7%,硕士生导师占80%,高级职称教师占88.6%,正高职称教师占40%,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等。近五年主持国家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62项,总计经费近1101.6536万元,其中纵向经费999.4536万元,年师均纵向科研经费数5.7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出版专著二十余部。
三、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
教学团队 |
课程简介 |
民族学人类学理论 |
邱运胜、彭静、谷宇、李毓、冯润、朱雅雯 |
本课程主要讲授国内外民族学人类学各学派的发展史及其理论体系的演变,启发和引导研究生对民族学人类学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和反思,兼具学术史和学理深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
马冬梅、李尚旗、余翔、孟令蓉 |
本课程是探索民族、民族关系等社会历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课程。讲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理论体系,使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并以之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
中国民族学 |
杨文炯、谷宇 |
本课程系统讲授中国民族学人类学舶来、本土化以及三大体系建设的发展史和理论体系,通过系统地学习,使研究生全面掌握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升研究生的研习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志趣和学术文化自信。 |
中国民族史 |
高志超、赵炳林、李双、毛帅、汤苑芳等 |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民族史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使研究生对中国民族史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知。 |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方法 |
谷宇、高志超、冯润、王文敏等 |
本课程主要讲授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民族志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历史文献研究法、跨文化比较研究法、语言学调查方法等,培养和提升研究生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能力。 |
语言人类学 |
符昌忠、经典、林春雨、王文敏 |
语言人类学是语言学和人类学的交叉学科,从人类学角度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实践。本课程着重引导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的本质或特定人类群体的特征给予适当的解释,探讨社会和文化的问题。 |
城市民族学 |
杨文炯、马冬梅、赵炳林、谷宇、唐斌等 |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前沿,城市民族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讲授城市民族学的学科发展和不同于传统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体系,同时聚焦珠三角-大湾区的城市民族工作、城市民族治理、各民族的“三交”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路径。 |
民族社会学 |
邱运胜、冯润 |
本课程主要内容涵盖民族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历史、民族关系、民族认同、社会制度与社会组织、民族社区与城镇化、民族社会变迁等。 |
历史人类学 |
汤苑芳、毛帅 |
本课程主要讲授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范畴、基本知识、重要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旨在为研究生从事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
粤港澳大湾区历史与文化 |
赵炳林、杨文炯、高志超、李双、林春雨、谷宇、毛帅、汤苑芳等 |
本课程主要讲授粤港澳大湾区之区域-城市多元族群的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史,揭示大湾区深厚的人文底蕴及其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区域文化特色。 |
四、毕业前景
近三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人数为82人,其中就业人数71人,占比 86.59%,创业人数4人,占比4.88%。
升学读博人数 7,占比8.54%。
五、毕业生主要去向
单位类型 |
比例 |
单位名称 |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
34.14% |
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武装部工会委员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嘉应学院、大庆师范学院、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汝州外国语高级中学、巨野县实验中学、广州市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 |
国有企业 |
21.95%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华市分行、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分行、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 |
民营企业 |
30.49% |
广东太一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义格知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自主创业 |
4.88% |
三都水族自治县九仙糯窖酒厂,华南茶道文化发展(广东)有限公司,广州逸智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升学 |
8.51% |
中央民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
六、院长寄语
民族学(Ethnology)是通过研究文化来理解人性的学科,其扎根历史深处并基于现实“田野工作”洞察的路径,在流动的历史中以研究多元文化来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自性(self-identity)、他性(other’s identity)和共性(human commonality)。其学科特性决定了民族学的价值功能——作为一门修齐治平之学,在机遇与挑战并行的全球化与大变局的当代社会,民族学理应有其立心立命的学术担当和使命感,以其学科智慧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
学院网站:https://mzxy.gpnu.edu.cn/
微信公众号: 广师大民族学院
学院招生宣传联系人:黄老师
办公电话:020-3825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