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岭南历史地理
办公邮箱:869773196@qq.com
个人简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岭南历史地理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分合与互动:清代广东墟市经济地理(1644-1911)》《汕尾港与海上丝绸之路》等;已在《贵州民族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自然环境与清代岭南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演变及特色——以〈皇清职贡图〉为中心》《从元诗看元代酒文化》《海韵弥馨:海洋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以广东为例 》《分异与突破:明清岭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农业交流》《马来亚、新加坡华人商业地理(1800—1941)》等学术论文十余篇。2015年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教育背景:历史学博士学位
主讲课程:《中国民族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历史人类学》《历史上的地理》《粤语与岭南文化》
代表性科研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互生共荣:华南民族互嵌地区墟市经济地理(1644-1949),2023/9至今,2万,主持。
代表性专著:
《分合与互动:清代广东墟市经济地理(1644-1911)》(上、下),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
《汕尾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年。
代表性论文:
分异与突破:明清岭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农业交流[J].农业考古,2022(1).
马来亚、新加坡华人商业地理(1800—1941)[J],澳门文献信息学刊,2021(1).
海韵弥馨:海洋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以广东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6,(3).
民国广州河涌治理对当今水环境整治的借鉴[J].热带地理,2010(3).
从元诗看元代酒文化[J].农业考古,2010(1).
自然环境与清代岭南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演变及特色:以《皇清职贡图》为中心[J].贵州民族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