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昌忠

作者: 时间:2021-03-08 点击数:

符昌忠                
                导师职称:研究员               
                研究方向:民族学

导师简介:

符昌忠,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曾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院长、民族研究所所长,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咨询决策研究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重点提升平台岭南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主任。

学术兼职现任国家语委语言保护工程专项海南省汉语方言项目首席专家、广东疍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民族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神州民俗》杂志社“海南临高频道”执行主编。

所获学术奖励:学术论文《来语的系属问题》获得2012-2013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5年12月)。 

符昌忠研究长期从事民族学、民族语言研究,致力于南方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特别是海南省、广东省的黎语支的黎语、哥隆语、那斗语和临高语、标语等侗台语族语言的本体研究及生态状况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南谟语调查研究”(1996青年项目,已完成)、新发现濒危语言“来语”研究(1998一般项目,已完成,最终结项成果获得优秀等级、“黎语支语言有声资源数库建设”(2013重点项目)等3项,主持国家语委语保工程专项“南方民族语言调查村语”(2015,已完成)、 “南方民族语言调查临高语临高土语”(2016)、“南方民族语言调查临高语琼山土语”(2017)、等2项以及省厅级项目多项。目前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语委语保工程专项“南方民族语言调查临高语琼山土语”(2017)、国家语委语保工程专项“海南汉语方言•东方”、广东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基于数据库的临高语研究”(2012 一般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旅游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2015 公益类项目)等省级项目2项,主持广东省普通高校国家级重大培育项目“基于地理信息平台的粤琼民族语言数据库建设”1项以及《东方黎族苗族民俗文化大观》等横向课题多项。

2007年率先提出并领军创建了专门研究单一族群“临高语族群”的学科——临高学,积极开展临高语族群语言文化研究,并筹建了海南临高学研究会,组织召开两届全国临高学学术会议,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国内公认的临高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由其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南谟语调查研究”(1996青年项目)、“新发现濒危语言‘来语’研究”(1998一般项目,最终结项成果获得优秀等级)的最终研究成果《海南村话》(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和《来语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以及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最终研究成果《标语研究》等研究成果都是都我国使用人口较少的,已走向濒危的语言或“弱语言”本体研究与语言接触的著述。其中,《海南村话》和《来语研究》分别是国内首部对村语和来语研究的专著,获得学界的肯定。最近出版的由政协海南省东方市委员会资助研究《东方语言文化系列丛书<哥隆语、那斗语简志>》除了分别描写哥隆语、那斗语的本体语言概貌外,还在有关章节分别讨论了哥隆语、那斗语的分布、发展状况及其走向衰微的语言生态环境,以及导致其衰微的原因。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发表的论文《抢救濒危黎语,保护黎族文化的根》(2010年12月,中日黎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南五指山)则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确立的衡量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状况的9项要素指标,对海南省人口最多的原住民族黎族的语言走向濒危的趋势直接做了分项要素分级描述和评估,认为黎族已走向濒危,而造成黎语走向濒危的原因有经济社会转型,外来文化冲击,通用语语普通话的普及以及黎语本身的功能萎缩等多重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对该语言的抢救性研究及传承保护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呼吁海南省政府给予关注,确实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传承海南省土著民族黎族的语言文化,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同。该文被政协海南省东方市委员会采纳作为2014年海南省政治协商会议的主席提案,在2014年1月海南省召开人大、政协两会上正式提交提案委员会,作为会议提案宣读,获得了与会代表和委员的肯定和支持。

在中国华南民族语言研究领域多有著述,主要科研成果有原创性著作《海南村话》、《哥隆语、那斗语简志》(海南省政协东方市委员会文史丛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出版)、《东方黎族民俗》(海南省政协东方市委员会文史丛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9出版)、《那斗语研究》(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之一,民族出版社,2017.9即将出版);学术论文有《来语的系属问题》(民族语文2012,CSSCI收录)、《来语嘎裂发声态韵母》(民族语文2013,CSSCI收录)、《村语数词的历史层次》(民族语文2009,CSSCI收录)、《村语动词的虚化和体标记》(民族语文2006,CSSCI收录)、《哥隆语与黎语亲属称谓差异的文化背景》(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报《民族学报》2007)、《哥隆语颜色词系统的重构及其人文背景》(语言研究2013,CSSCI收录)等20多篇。2015年6月在有关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吉兆海话的系属问题》(第2作者)(2015年6月,首届亚太语言文化生态国际会议,广州)、《来语的系属问题及其文化背景》等,上述著述都是对弱小语言或濒危语言的本体调查研究的成果。

符昌忠研究员三十多年来长期专注于东南沿海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濒临南海的海南岛上的黎语、哥隆语(村语)、那斗语(来语)、临高语四种民族语言用功深厚,不仅对语言本体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还对语言间的相互影响,语言生存状态以及影响语言发展的生态环境也多有着墨,对环南海的海岛语言生存状态、相互影响极其发展态势均有研究经验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学界的认可,国内公认的临高学、黎语支语言文化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版权所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