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第一次独立田野调查
——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调研随笔
2017年8月3日是个难忘的日子,我和小师妹来到了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出发之前,心里也是挺忐忑。第一次独立下乡调查,心里的担心有很多:当地人如何?该怎样与他们交流?如果他们不理会我怎么办?我怎样才能获得我想要的调查资料?带着这些问题,我和师妹硬着头皮出发了。
火车辗转汽车,到达已经是中午。就近在车站饭馆吃饭时,由于不知道乡政府在哪里,餐馆老板热情地给我们指路。正当我们在找路时,突然从餐馆里面出来个小男孩。让我惊讶的是,正值盛夏,地面气温至少有4、50度,这个男孩竟然是光脚的,而他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他看出来我们是外地人,很开心地帮我们指路。因为一时说不清楚,他几乎是一路带着我们走了过去。对于这个热情而淳朴的孩子,我们感动得无以言表,只能用一些随身的小零食表达谢意。
到达乡镇府门前,我又突然有了一丝紧张。先努力平静了一下,再整理好思路,便鼓起勇气走了进去。听完我们此次的来意,工作人员很和善地为我们指明相关负责人在哪个办公室。一进办公室我们就受到了一位年轻工作人员的热情欢迎。在了解我们此行的目的后,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还细心地帮我们拷贝了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五个村的资料,甚至还送给我们一本书。一些我准备好的问题,他也都一一耐心的回答,最后留下了联系方式,以便回广州后再请教。一切顺利得难以想象。感谢能遇到这么多热心帮助我们的人们!
离开乡政府,我们正式开始了田野调查的访谈部分。遇到的采访对象都很友善,能回答的问题都尽量组织好句子回答我们。他们文化水平不同、语言能力不同,却都有一颗热情而真诚的心。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位四五十岁的叔叔,在路边揪花生,还带着他的四个孙辈。我们就以问路的方式打开了话题。担心耽误他的农活,我一边访谈,一边帮叔叔揪着花生。师妹则在做记录和录音工作。叔叔一直笑呵呵地回答了我们的各种问题,让我们得到了很多宝贵的资料。一下午的访谈时间不长,却不由地拉近了我们和这位大叔的距离。大叔显然把对他务工在外的儿女的思念诉诸于我们身上,尽心尽力地想给我们做些什么。道别之时,不舍和伤感充满了我们的心头。
回广州很久,这段宝贵的经历都常常在脑海里浮起。第一次独立下乡做田野,收获很多,感动更多。那些奋斗在脱贫攻坚路上却不失对生活热爱的人们,是支持我继续田野之路、努力完成学业的动力。感谢民族学的学习让我有机会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以我微薄的力量,为这些可爱的人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16级民族学 朱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