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上的大学问:民族学院举办第九期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 时间:2021-12-07 点击数:

2021年12月2日,民族学院第九期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一教1411会议室举行,此次论坛为中国少数民族史专场,11名中国少数民族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李双老师主持论坛。

在会上,李双老师就如何做好学术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学术论文选题要有问题意识;其次,论文框架的逻辑要清晰;最后,学术价值要与现实问题相结合。

论文汇报环节,两位同学分别向师生汇报了各自论文,评议人依次进行点评。

 

    

周万里同学聚焦明清时期岭西地区瑶族身份变动,从明清岭西地区地方志的资料入手,发现了政府治瑶政策历经了武力围剿到保甲制,治瑶政策将岭西地区的瑶族纳入王朝统治中产生着重要作用,瑶族身份也从“瑶贼”转换成“齐民”,完成了岭西地区瑶汉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

蔡鑫炜同学以1950年代粤北瑶族地区天花疫苗普种困局为切入点,通过收集到的韶关市档案馆、连南瑶族自治县档案馆、乳源瑶族自治县档案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档案馆等材料及十余名粤北瑶族老人的访谈资料入手,分析天花疫苗普种困局,政府的“破局”之路,产生的实际效果及总结出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以期为新冠疫苗普种寻找一个历史上成功的案例。

本次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从论文题目、论文框架、论文各章节标题及语句语序等方面为汇报人提出修改意见,力求全面、严谨、科学。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很多同学在论文写作方面,思路不清、逻辑混乱、偏离主题等问题暴露了出来,这为同学们今后的论文创作敲响了警钟。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学术论坛对培养学术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论坛最后一个环节,我院2019级中国少数民族史刘然分享了如何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经验和心得,总结归纳为四点:多读,读相关学术书籍及论文,阅读量最好要有100本专著以上;多写,写读书笔记和设计论文框架,三年要有20万字的写作量;多改,围绕主题敢于删除;多议,多和老师同学讨论。此外,刘然同学还鼓励大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术方向,树立一个学术偶像。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将身边发生的事情用学术语言描述出来,就事论事,虽不需要华丽的词句,但是文章结构要有连续性、学术性。最后,刘然同学引用一句名言送给大家:思想源于碰撞,进步始于交流,鼓励同学多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论坛,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尽早站在学术前沿上看问题。

时至今日,民族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已举办九期,学术论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学术成果的舞台,提升了学生对学术的热情,还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学院领导也高度重视学术论坛,努力将其打造为学院特色,为学生今后学习提供帮助。(民族学院闫福琴)

 

版权所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